深圳大学的历史?
深圳大学是由广东省主管、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综合性大学,于1983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创办。
学校有粤海、丽湖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2.72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200.74万平方米。学校教学资源丰富,科研设施齐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5亿元,全校纸本资源451.45万余册,全文电子图书303.01万余册,全文电子期刊12.79万种,设有27个学院,2所直属附属医院,开设101个本科专业
办学历史:
1983年3月8日,广东省政府批复深圳市政府“同意创办深圳大学”。 会议决定校址在后海湾桂庙地段,划一平方公里(即1500 亩)为校址区。
1984年2月7日,深圳大学建校第一期工程正式破土动工。9月4-6日,行政各部门及各系等,从市区临时校址搬进粤海门—新校址。
1985年6月12日,广东省高教局批准深圳大学当年起可在京、津、沪、江、浙、闽六省市招生。经原国家教委教研司011号文件批准,深圳大学开始与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在政治经济学和企业管理专业“联合培养”研究生。
1992年5月12日,江泽民同志为深圳大学题写校名。
1994年7月初,深圳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深圳大学成立董事会。9月1日,经广东省和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原深圳师范专科学校,建制成立深圳大学师范学院。
1995年4月,通过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合格评价。
1996年7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深圳大学成为当年全国地方院校中唯一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政治经济学(特区经济)”、“通信与电子系统”、“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等三个学科(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5年,经批准成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新增2个工程专业硕士培养领域。
2006年1月25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授权学科、专业为政治经济学、光学工程、信息与信号处理,其中光学工程为一级学科。同年,深圳国家生化工程技术开发中心成建制整体并入深圳大学,学校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8年,在建的学府医院项目正式由市卫生局移交深圳大学。
2009年10月,由深圳大学与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组建轨道交通学院,依托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建设、运作和管理。12月,深圳大学具备硕博连读研究生招生资格。[57]
2010年,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推免生授权单位。
2013年1月,深圳大学(盐田)工业设计特色学院在盐田正式揭牌。1月29日,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3月,深圳大学西丽校区正式动工。4月,学校组建深圳大学医学部。
2014年11月,深圳大学正式发文,成立研究生院。同年,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并入深圳大学师范学院。
2016年,深圳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首次招生。7月6日,深圳大学与南山区教育局合作办学协议签署暨深圳大学附属小学揭牌仪式举行。9月29日,深圳南特商学院揭牌。10月11日,学校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17年,深圳大学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人才培养与国情调研基地和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博士研究生,开展合作培养。2月27日,深圳大学材料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医学部正式入驻深圳大学西丽校区,西丽校区正式启用。11月,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12月,深圳大学成为粤港澳高校联盟成员。同年,深圳大学发文成立师范学部。
2018年11月,深圳大学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名单。11月20日,深圳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成立。12月,深圳大学与南洋理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0年7月,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同年,加入深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10月16日,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名单”,10月29日,成为广东省高校港澳台侨学生管理研究联盟理事单位。
2021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知下达202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深圳大学获批电子信息、土木水利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
2022年6月,深圳国际海事研究院揭牌成立。7月,深圳大学与中国电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1月6日,西丽湖国际科教城X9高校院所联盟成立,深圳大学为初期成员。12月,深圳首个高校生活垃圾分类联盟南山区生活垃圾分类高校联盟成立,联盟由深圳大学等7所高校组建而成。
2023年3月,据深圳大学东京学院微信公众号深圳大学在境外开办的首个海外分校深圳大学东京学院将于4月开学,该校位于东京新宿区四谷隶属深圳大学的非独立法人的教学学院。
办学条件:2023年3月,学校设有27个学院,2所直属附属医院,开设101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历史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
2023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4033人,其中专任教师2606人(教授586人、副教授802人、讲师1178人)、技术人员588人、管理人员839人。有博士后1220人,专职研究人员698人。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79位,广东省高层次人才96位,深圳市高层次人才2093位。
学校有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1个。
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4个。
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有17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2门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