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思维有几种(服装设计思维有几种类型)
一、思维的模式有几种?
生活密切相关的主要有三种,
第一个思维叫创新思维,因为只有想到才有可能做到;
第二发散思维,又称它为垂直思维,或绽放性思维,就是一个问题就多种答案;
第三思维收敛思维,从核心揭开问题的症结,或归纳思维,要学会举一反三。
二、语言逻辑思维有几种?
常见的逻辑思维包括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思维法、因果思维、递推法、 逆向思维等七种。
具体来说:
①归纳与演绎
归纳:从多个个别的事物中获得普遍的规则。例如:黑马、白马,可以归纳为马。演绎:与归纳相反,演绎是从普遍性规则推导出个别性规则。例如:马可以演绎为黑马、白马等。
②分析与综合
分析:分析是把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侧面、属性,分别加以研究。是认识事物整体的必要阶段。
综合:综合是把事物各个部分、侧面、属性按内在联系有机地统一为整体,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分析与综合是互相渗透和转化的,在分析基础上综合,在综合指导下分析。分析与综合,循环往复,推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事例:在光的研究中,人们分析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认为光是微粒,人们又分析研究光的干涉、衍射现象和其他一些微粒说不能解释的现象,认为光是波。
当人们测出了各种光的波长,提出了光的电磁理论,似乎光就是一种波,一种电磁波。但是,光电效应的发现又是波动说无法解释的,又提出了光子说。当人们把这些方面综合起来以后,一个新的认识产生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③抽象与概括
抽象:抽象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而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具体地说,科学抽象就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于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概括:概括是形成概念的一种思维过程和方法。即从思想中把某些具有一些相同属性的事物中抽取出来的本质属性,推广到具有这些属性的一切事物,从而形成关于这类事物的普遍概念。概括是科学发现的重要方法。因为概括是由较小范围的认识上升到较大范围的认识;是由某一领域的认识推广到另一领域的认识。
④比较思维法
按照对象,比较分为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和不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按照形式,比较分为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
在相似中,求不同处:事例:香港有一家经营粘合剂的商店,在推出一种新型的"强力万能胶"时,市面上也有各种形形色色的"万能胶"。老板决定从广告宣传入手,经过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万能胶"广告都有雷同。于是,他想出一个与众不同、别出心裁的"广告",把一枚价值千元的金币用这种胶粘在店门口的墙上,并告示说,谁能用手把这枚金币抠下来,这枚金币就奉送给谁。果然,这个广告引来许多人的尝试和围观,起到了"轰动"效应。
尽管没有一个人能用手抠下那枚金币,但进店买"强力万能胶"的人却日益增多。在不同中,求相同或相似处:事例:人类发明飞机时参考了鸟,发明潜水艇参考了鱼。
⑤因果思维
简单是说,因果关系的逻辑就是:因为A,所以B,或者说如果出现现象A,必然就会出现现象B(充分关系)。这是一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而且是原因A在前,结果B在后。
(1)一切先后关系不一定就是因果关系,例如:起床先穿衣服,然后穿裤子,或者说先涮牙后洗脸,这都不是因果关系。(2)并不是一切必然联系都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只有有了引起和被引起关系的必然联系,才是属于因果联系。
因果对应关系:
(1)一因一果:既一个原因产生一个结果。
(2)多因一果:既多个原因一起产生一个结果。
(3)一因多果:既一个原因产生多个结果。
(4)多因多果:既多个原因一起产生多个结果。
⑥递推法
递推就是按照因果关系或层次关系等方式,一步一步的推理。有的原因产生结果后,这个结果又作为原因产生下一个结果,于是成为因果链,因果链就是一种递推思维。
例如:英国民谣:“失了一颗铁钉,丢了一只马蹄铁;丢了一只马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损失一位将军;损失一位将军,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
⑦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法与因果思维法相反,逆向思维法是由结果推理原因。逆向思维的事例:例如:大家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司马光的朋友掉进大水缸里了,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运用了逆向思维,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性命。
例如:当时,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思想已传入英国,法拉第受其影响,认为电和磁之间必然存在联系并且能相互转化。他想既然电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也能产生电。
三、人类有哪几种思维方式?
人类最基本思维方式有: 究根思维(把一件事物分成若干部分,找出最关键一部分); 发散思维(由一件事物出发,找出与之联系的各个事物); 线性思维(由一件事物经过演变而发展成另外一件事物); 辩证思维(对于一件事物的两个对立面找出其平衡点)。 而这些思维方式也对应了哲学的几个基本点:究根思维(唯物),发散思维(联系),线性思维(发展),辩证思维(对立统一)。 其他的各种思维方式都是由这几种基本方式演变和组合而来的。比如逆向思维就是线性思维的一种,不过它是从事物的发展结果出发推断其原因。再比如聚合平衡思维,就是结合了发散思维和辩证思维,先是找出一件事物的各个影响因素,然后每个因素再分别在其两个极端连成一个平衡线,再把各个每个因素综合起来找出最佳点。 对于思维方式每个人也各有偏好,也就是性格。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性格也就是各种思维方式的集合。每个人的性格都是多重的,但也有个主体,是先天主决的,但也可以后天改变的。 思维可以和人的血型及体格对应起来: O型----究根思维----全面、果断、高效但有时容易偏执、冲动、缺乏变通----强壮有力但略显笨拙刚性强韧性差; A型----线性思维----深远、细腻、精密但有时容易守旧、偏执、自我----柔美优雅而娇弱韧性刚性强但塑性差; B型----发散思维----敏捷、创新、活跃但有时容易偏离、不稳定、三分钟热度----动作敏捷塑性韧性强但刚性差; AB型----辩证思维----周全、儒雅、大度但有时容易对同一问题太善变、墙头草、没主见----精干而柔弱韧性强。 人的性格以及体格都有先天先决而受环境影响大概到25岁时趋于稳定
四、创新思维的形式有几种?
创新思维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延伸式思维.所谓延伸式思维,就是借助己有的知识,沿袭他人、前人的思维逻辑去探求未知的知识,将认识向前推移,从而丰富和完善原有知识体系的思维方式.
第二,扩展式思维.所谓扩展式思维,就是将研究的对象范围加以拓广,从而获取新知识,使认识扩展的思维方式.
第三,联想式思维.所谓联想式思维,就是将所观察到的某种现象与自己所要研究的对象加以联想思考,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思维形式.
第四,运用式思维.所谓运用式思维,就是运用普遍性原理研究具体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获得新的认识的思维形式.
第五,逆向式思维.所谓逆向式思维,就是将原有结论或思维方式予以否定,而运用新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从而获得新的认识的思维方式.
第六,幻想式思维.所谓幻想式思维,是指人们对在现有理论和物质条件下,不可能成立的某些事实或结论进行幻想,从而推动人们获取新的认识的思维方式.
第七,奇异式思维.所谓奇异式思维,就是对事物进行超越常规地进行思考,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思维方式.
第八,综合式思维.所谓综合式思维,就是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将上述几种思维形式中的某几种加以综合运用,从而获取新知识的思维形式.
创新思维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只有真正理解、掌握创新思维的多样性,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创新思维的多种形式,才能自由地步入创新王国,获取创新的丰硕成果.
五、数学思维包括几种?
数学思维十种思维方式:
1、对照法。
根据数学题意,对照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名词、术语的含义和实质,依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辨识、再现、迁移来解题的方法叫做对照法。
2、公式法。
运用定律、公式、规则、法则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体现的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思维。
3、比较法。
通过对比数学条件及问题的异同点,研究产生异同点的原因,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叫比较法。
4、分类法。
根据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方法,叫做分类法。分类是以比较为基础的。依据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将它们合为较大的类,又依据差异点将较大的类再分为较小的类。
5、分析法。
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或要素,并对这些部分或要素进行研究、推导的种思维方法叫做分析法。
6、综合法。
把对象的各个部分或各个方面或各个要素联结起来,并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研究、推导和一种思维方法叫做综合法。
7、方程法。
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含有字母的表达式(等式)。列方程是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解方程是一个演绎推导的过程。
方程法最大的特点是把未知数等同于已知数看待,参与列式、运算,克服了算术法必须避开求知数来列式的不足。有利于由已知向未知的转化,从而提高了解题的效率和正确率。
8、参数法。
用只参与列式、运算而不需要解出的字母或数表示有关数量,并根据题意列出算式的-种方法叫做参数法。参数又叫辅助未知数,也称中间变量。参数法是方程法延伸、拓展的产物。
9、排除法。
排除对立的结果叫做排除法。
排除法的逻辑原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在有正确与错误的多种结果中,一切错误的结果都排除了,剩余的只能是正确的结果。这种方法也叫淘汰法、筛选法或反证法。
这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形式思维方法。
10、特例法。
对于涉及一般性结论的题目,通过取特殊值或画特殊图或定特殊位置等特例来解题的方法叫做特例法。
特例法的逻辑原理是:事物的一般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六、逻辑思维方式有哪几种?
常见的逻辑思维包括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思维法、因果思维、递推法、 逆向思维等七种。
具体来说:
①归纳与演绎
归纳:从多个个别的事物中获得普遍的规则。例如:黑马、白马,可以归纳为马。演绎:与归纳相反,演绎是从普遍性规则推导出个别性规则。例如:马可以演绎为黑马、白马等。
②分析与综合
分析:分析是把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侧面、属性,分别加以研究。是认识事物整体的必要阶段。
综合:综合是把事物各个部分、侧面、属性按内在联系有机地统一为整体,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分析与综合是互相渗透和转化的,在分析基础上综合,在综合指导下分析。分析与综合,循环往复,推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事例:在光的研究中,人们分析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认为光是微粒,人们又分析研究光的干涉、衍射现象和其他一些微粒说不能解释的现象,认为光是波。
当人们测出了各种光的波长,提出了光的电磁理论,似乎光就是一种波,一种电磁波。但是,光电效应的发现又是波动说无法解释的,又提出了光子说。当人们把这些方面综合起来以后,一个新的认识产生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③抽象与概括
抽象:抽象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而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具体地说,科学抽象就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于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概括:概括是形成概念的一种思维过程和方法。即从思想中把某些具有一些相同属性的事物中抽取出来的本质属性,推广到具有这些属性的一切事物,从而形成关于这类事物的普遍概念。概括是科学发现的重要方法。因为概括是由较小范围的认识上升到较大范围的认识;是由某一领域的认识推广到另一领域的认识。
④比较思维法
按照对象,比较分为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和不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按照形式,比较分为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
在相似中,求不同处:事例:香港有一家经营粘合剂的商店,在推出一种新型的"强力万能胶"时,市面上也有各种形形色色的"万能胶"。老板决定从广告宣传入手,经过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万能胶"广告都有雷同。于是,他想出一个与众不同、别出心裁的"广告",把一枚价值千元的金币用这种胶粘在店门口的墙上,并告示说,谁能用手把这枚金币抠下来,这枚金币就奉送给谁。果然,这个广告引来许多人的尝试和围观,起到了"轰动"效应。
尽管没有一个人能用手抠下那枚金币,但进店买"强力万能胶"的人却日益增多。在不同中,求相同或相似处:事例:人类发明飞机时参考了鸟,发明潜水艇参考了鱼。
⑤因果思维
简单是说,因果关系的逻辑就是:因为A,所以B,或者说如果出现现象A,必然就会出现现象B(充分关系)。这是一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而且是原因A在前,结果B在后。
(1)一切先后关系不一定就是因果关系,例如:起床先穿衣服,然后穿裤子,或者说先涮牙后洗脸,这都不是因果关系。(2)并不是一切必然联系都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只有有了引起和被引起关系的必然联系,才是属于因果联系。
因果对应关系:
(1)一因一果:既一个原因产生一个结果。
(2)多因一果:既多个原因一起产生一个结果。
(3)一因多果:既一个原因产生多个结果。
(4)多因多果:既多个原因一起产生多个结果。
⑥递推法
递推就是按照因果关系或层次关系等方式,一步一步的推理。有的原因产生结果后,这个结果又作为原因产生下一个结果,于是成为因果链,因果链就是一种递推思维。
例如:英国民谣:“失了一颗铁钉,丢了一只马蹄铁;丢了一只马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损失一位将军;损失一位将军,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
⑦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法与因果思维法相反,逆向思维法是由结果推理原因。逆向思维的事例:例如:大家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司马光的朋友掉进大水缸里了,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运用了逆向思维,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性命。
例如:当时,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思想已传入英国,法拉第受其影响,认为电和磁之间必然存在联系并且能相互转化。他想既然电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也能产生电。
七、几种思维艺术形式?
艺术思维方式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
形象思维
2.想象性:只有通过想象才能。
3.情感性。
如何培养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1.深入生活。
2.善于选择典型形象。
3.刻苦训练。
4.猜谜和编谜。
5.开发右脑。
抽象思维
又叫逻辑思维
定义: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一种思维形式。
灵感思维
定义: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
特性:1.突发性。
2.超常性。
3.易逝性。
灵感思维在前两者的基础之上。
关系
形象思维 VS 抽象思维
●感性形象 ●概念
●想象、情感、联想 ●逻辑、推理
●综合 ●分析
八、创新思维包括哪几种思维方法?
创新思维有八种方法。它们是:加法思维、减法思维、转换思维、逆向思维、类比思维、联想思维、迂回思维和发散思维。
九、几种主要的思维方式总结?
1、联想思维:是指人脑记忆表象系统中,由于某种诱因导致不同表象之间发生联系的一种没有固定思维方向的自由思维活动。主要思维形式包括幻想、空想、玄想。其中,幻想,尤其是科学幻想,在人们的创造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形象思维:形象这一概念,总是和感受、体验关联在一起,也就是哲学中所说的形象思维。另一个与形象思维相对应而存在的哲学概念——逻辑思维,指的是一般性的认识过程,其中更多理性的理解,而不多用感受或体验。
3、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缜密思维:为了完整地反映整个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更为了思维成果在付诸实践的过程得以顺利施行,必须多视角、多侧面、多因素、多向度地进行思考和论证,必须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可能起作用的因素、可能发生的后果逐一进行考察和预测,然后经过分析、综合,依据对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基本判断做出科学的抉择或决策。抉择与决策的把握性取决于多向度思维的严密性。
5、超前思维:基于所思考的问题,周围的人都只局限在常规模式里面,而有一小部分人,却可以打破常规,天马行空的想象,这是1种思维超前,还有1种是指大多数人都局限在当前多面临的问题之中,而有一些人却可以超越目前多面对的问题,来思考今后所可能发生的事情!
6、重点思维:重点思维意味着你知道自己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你的一天只有24小时,你能完成多少工作?在信息庞杂、速度加快的现代职场中,我们必须在愈来愈少的时间内,完成愈来愈多的事情。在如今愈趋复杂与紧凑的工作步调中,重点思维是最好的应对之道。
7、总结思维。
十、宪法思维包括哪几种?
宪法思维就是以公平正义为目标,制定并遵循科学的制度,顾及人们的普遍情感,有所作为,是让社会变得更好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方式。
一、宪法思维是既不任性也不认命的思维习惯
宪法之治首先要保证人的自由与权利,这是目的、是价值,秩序是手段。但很明显,人权的理念并非让一个人拥有绝对的自由和权利,而是行使自己的自由和权利以不损害他人的自由和权利为限。因此我们说,宪法思维首先要求不能任性,不是想干啥就干啥,法无禁止才是自由。
其次,宪法思维也要求人们不能认命。不是简单地对社会进行解释说明,更不是对不合理、不平等、不公正的现象予以简单认可;绝不会把社会看成僵化不变的,更不会轻易得出“生在此地,命该如此”的结论,而是把现实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当成社会进步的契机,在肯定人性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向前进步和发展,以可预期的制度的治理方式着力使人权得到保护,使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中国社会进步应避免“岳母思维”“务虚思维”“保守思维”“对立思维”四种思维习惯。
二、宪法思维是依靠制度来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
社会纠纷的源头在于没有解决“凭啥”的问题:凭啥要排队?凭啥不能随地吐痰?凭啥要让座?凭啥不能抽烟?凭啥警察必须要管老百姓的事?有问题“凭啥”不解决?人们的惰性、自利性就很容易占据上风。让人们普遍遵守规则,除了执法者要有合法性和权威性,还要解决“凭啥”的问题。所以没有制度干啥都不行,但不是什么制度人们都会去遵守。
(一)没有制度干啥都不行
大多数纠纷都不是依靠道德或者人们的自行判断和取舍就能够避免的,还需要法律作出更明确的利益衡量。“互相照顾”“互相谦让”这些词的适用正是因为立法怠于做出有效利益调整。
简单要求自律通常都是制度漏洞较多时采取的一种策略,在历史上效果一直不明显。遵从符合人们普遍利益的可预期的制度而不是人治社会的“灵光一现”,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治理的主要方式,被认为是人类社会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二)不是什么制度人们都愿意去遵守
生活中我们存在大量制度,但许多制度人们并不愿意遵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科学的制度需要哪些条件?
1. 民主立法
1. 民主立法
所谓科学立法就是每一个利益群体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并进行博弈。我们知道,所有人都是自己利益的最好判断者,哪种利益在法律制定中缺失了,哪种利益就可能得不到保护。
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毫无疑问,自己才是自己利益的最好维护者。只有老百姓或者其利益的代言人能够参与到立法决策中来,他们的利益才能有保障。因此,我们说,民主立法是科学立法的前提。
2. 必要性原则
2. 必要性原则
生活中有大量的“严禁”“不得”“禁止”,但这些规定许多是可以用很合理的办法来解决,是可以用“地上天桥”或“地下通道”这样的疏导式的办法的,但一些地方为了避免麻烦,并把自己的责任排除在外,偏偏选择了“禁止”。法治希望用疏导的办法便不用禁止性的办法。
没有必要,勿增权力,这也是一条法治原则。这个“必要”应作严格解释。制度设计首先应以方便群众为原则,如果没有增添利益,却增加了群众的负担,宁肯不要设计。制度设计不当,不仅增加百姓负担,也会增加管理者的负担。每一项立法或者每一个措施其设计和实施都应该更有利于保护公民的自由与权利,提供更多的方便,这样的制度也会得到更多的拥护,更容易得到遵守。
3. 比例原则
3. 比例原则
比例原则要求政府使用权力而造成的不利影响应被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之内,应符合适当的比例。
4. 制度具有合理的引导性
4. 制度具有合理的引导性
科学的制度促进社会形成良性预期。法律的制定者必须要勇敢地作出明确的利益衡量,作出对社会更有利的决定,确保做好事有好报,做坏事有惩罚,使人们形成良性预期,以期让我们生活的世界变得更好。
5. 不能朝令夕改
5. 不能朝令夕改
法治社会要求制定的规则不能朝令夕改,因为这种做法会极大地影响制度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6. 公开透明
6. 公开透明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路灯是最好的警察。面对人的自利本性,我们靠什么?唯有靠科学的制度和合理的程序设计。
我们今天几乎方方面面都要求公开,但一些领域一些地区的公开与我们所讲的公开还有一定的差别,许多地方的公开是宽泛的公开,由于没有公开的细节,即便是这个领域的人也很难进行有效的监督。公开不到位的地方可能就有猫腻在,恐怕未来还有进一步细化制度的必要。
7. 不能自己做自己的法官
7. 不能自己做自己的法官
“不能自己做自己的法官”是宪法思维的另一支撑性原则。宪法思维始终期望制度设计尽量避免自己做自己的法官带来的不公平和后续产生的社会问题。程序设计公平了,人们对于结果就会比较认可。
8. 制度能够实施并得到有力的保障
8. 制度能够实施并得到有力的保障
制度对人的行为调整不能不痛不痒。如果制度有漏洞人们就很容易去寻求制度上的漏洞。如果立法者都不愿或不能做出有效的利益衡量,作出明确的利益选择,而期待执行者毫无偏私地公正地执行,这在人类历史中从来没有普遍实现过。
当然,制度的调整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首先要做的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广泛调研,把制度建立并细化起来。虽然即便当时考虑得很周详,后期实施中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再辅之以有效的执法方式,公正的司法途径不断纠偏,甚至再次修订法律,从而实现良法善治。
三、宪法思维是系统化的思维习惯
宪法思维是一种系统化的思维习惯。在日常的制度设计中,我们会发现,制度设计没有“一招鲜”,制度设计中也几乎没有“全垒打”,几乎没有制度能够设计成全是好处、没有一点问题。因此理性的制度设计只能说两害相较取其轻,两益相较得其重,寻找到一个利益更大化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