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服装设计(魏晋时期服装设计特点)
一、魏晋时期婚配年龄?
据巜晋书·列女传》记载,有出嫁婚龄旳女子中,其成婚年龄在13一15岁,并规定女子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以长吏配之。
二、魏晋时期的名人?
1、高洋
齐文宣帝高洋,字子进,鲜卑名侯尼于,原籍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因生于晋阳,一名晋阳乐。南北朝时期北齐开国皇帝。北齐神武帝高欢次子,文襄帝高澄同母弟,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同母兄,母亲为娄昭君。
2、祖冲之
祖冲之(429-500),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的成就不仅限于自然科学方面,他还精通乐理.对于音律很有研究。祖冲之又著有《易义》《老子义》《庄子义》《释论语》等关于哲学的书籍,都已经失传了。文学作品方面他著有《述异记》,在《太平御览》等书中可以看到这部著作的片断。
3、陈武帝陈霸先
陈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今浙江长兴)长城下若里人,祖籍颍川(今河南禹州),汉太丘长陈寔之后,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
陈霸先在抵御落后势力摧残,维护社会稳定,恢复南方经济,保护华夏传统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历史的贡献,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从陈霸先治国、治军、从政、为人的自身品格来讲,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陈霸先不仅是一代开国皇帝,他还具有彪炳千古的贤明人格。
4、任昉
任昉(460年-508年),字彦升,小字阿堆,乐安郡博昌(今山东省寿光市)人。南朝文学家、方志学家、藏书家,“竟陵八友”之一。
任昉幼年时刻苦好学,才华横溢,知名乡里。十六岁时,被刘宋丹阳尹刘秉聘为主簿,后被朝廷征召,任太常博士、征北行参军。齐永明二年(484年),被丹阳尹王俭聘为主簿。后来进京官拜尚书殿中郎,随后又调任为竟陵王萧子良的记室参军,后因父丧而辞官。
5、谢灵运
谢灵运(385年-433年),原名公义,字灵运,以字行于世,小名客儿,世称谢客。出身陈郡谢氏,祖籍陈郡阳夏,生于会稽始宁。南北朝时期诗人、文学家、旅行家。谢灵运也是一位画家,他绘画的题材是“菩萨像”,并且,其壁画《菩萨像》即使经历了晚唐灭佛浩劫,仍然幸存六壁之多
可见谢灵运生前所画的《菩萨像》作品,在数量上是相当可观的,而在艺术上也应该是很有自家风格的。所以绘画界认为,谢灵运绘画与六朝时期诸名家一样,是占据着一席之地的,且是以“佛像”类创作蜚声画坛。
三、魏晋时期的陵墓建筑有什么特点?魏晋时期的陵?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陵墓工程
汉末、三国和两晋时期
汉末、三国和两晋时期,因连续战乱,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曹操、曹丕、司马懿等都提倡节葬,不筑坟丘,不建寝殿,不造围邑神道。
西晋时虽又起陵,但规制和墓室都远小于东汉时。
东晋南渡后,国力更为衰弱,已发现的南京东晋帝陵多依山而建,下为长7米左右的矩形筒壳墓室,宽仅5米,上起高约十余米的陵山,规模只相当于东汉时的官员大墓。
南朝帝陵
进入南朝后,经济有所发展,帝陵也大于东晋时。
宋、陈二代帝陵散列在南京,齐、梁二代的帝陵则集中于丹阳,形成较大的陵区。
根据近年发掘的,结合文献记载,可知诸陵大都倚山而建,前临平地。
墓室一般在高出平地10米以上处开挖,平面椭圆形,砖墙,上为椭圆穹窿,长约10米,宽约6米。墓室前接甬道,装有二道石门,外加封门墙封闭。墓室上有厚约10米的封土,或与山齐平,或为5米左右的陵山。墓室和甬道壁镶嵌模压花纹砖,拼成狮子、仙人和“竹林七贤”等壁面线雕图案。墓前建有享殿,殿前为陵门,三门并列,左右连陵墙。
门外左右有阙,门前为墓道,长一公里以上,称为神道。神道自外端至陵门间依次立石兽、石柱、石碑各一对。南朝帝陵均遭严重破坏,墓室坍毁,地面只有少数石兽保存下来,石柱、石碑也均残毁。
石兽有二种,一种躯体较瘦,头足较长,身上雕刻较多纹饰,只用于帝陵,一般称麒麟。另一种躯体肥壮,短颈长鬣,略似狮子,身上无多雕饰,只用于王侯墓,一般称“辟邪”。现存麒麟以梁武帝陵前的最大,长3.32米,腰围2.4米,高2.7米,下有矩形座,为整石雕成,异常壮伟。
石柱又名墓表,下为雕双螭的柱础,础上立柱,雕饰分三段:下段雕若干条凹棱,如古希腊陶立克柱身;中段雕凸出柱身之矩形平版,绕柱身雕绳纹连于平版,作绑捆状,版上用阴文刻“某某之神道”等字;上段雕与下段正相反之圆面凸棱,柱顶承托一个雕有一圈覆莲之圆盘,盘上雕一与神道入口石兽相同之小型兽。整个柱身下大上小,比例秀美,雕工精劲,是很优秀的建筑石雕。
综观现有诸南朝墓前石兽、石柱,兽形似狮而有翼,源于东汉之辟邪,有可能是东汉通西域时受西亚影响所致。石柱下半之凹棱也始见于东汉墓,也可能是间接传自古罗马,但经东汉、南北朝数百年加工改造,已经中国化,表现出古代中国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同化的能力。
文成帝冯皇后陵墓
北魏早期定都平城时的帝陵尚未发现,只在山西大同方山发现了文成帝冯皇后的陵墓。
墓建于公元484年,先筑土台,台面开挖墓穴,内建砖砌的方形前室、后室,中接甬道。前室筒壳顶,后室方锥顶,室高均7米。墓上封土下方上圆,底方120米左右,高近23米,体量远大于南朝诸帝陵。陵南600米原有石殿,称永固堂,堂前有石兽、石碑,四周有围墙,南门外有阙,是传统陵墓的布局,惜已全部毁去。
洛阳邙山部族葬区
北魏迁都洛阳后,孝文帝自选陵域于洛阳西北之邙山,以后的宣武帝、孝明帝陵分列左右,又把以前七世魏帝的子孙和建国以前同属一族中的同族和他族人子孙都葬在这一陵区,形成一个巨大的部族葬区。这种部族集中葬法是鲜卑族习俗,沿用数世成为传统,为唐代帝陵有大量陪葬墓之起源。
北朝崖墓
北朝后期还存有少数崖墓。公元540年,西魏文帝乙弗皇后去世,便在天水麦积山崖壁开凿墓室安葬,即现今麦积山的第四十三窟。窟外檐雕作三间庑殿顶殿宇,前室设佛像,后室雕作低矮的矩形墓室。东魏权臣高欢死后,虚葬于邺城西北之义平陵,另在鼓山石窟寺凿穴葬之,即今北响堂山石窟,但其墓穴至今尚不能确指。
四、魏晋时期地图学家?
魏晋时期的被称为地图学家的是裴秀,他在地图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在《禹贡地域图》中,提出了著名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制图理论“制图六体”。
所谓“制图六体”就是绘制地图时必须遵守的六项原则,即:即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前三条讲的是比例尺、方位和路程距离,是最主要的普遍的绘图原则;后三条是因地形起伏变化而须考虑的问题。
《禹贡地域图》开创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学,李约瑟称他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与古希腊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齐名,是世界古代地图学史上东西辉映的两颗灿烂明星。
五、魏晋时期选官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沿用了汉代的选官制度,以察举、辟署、征召为主,辅之以任子等其他形式,并以九品中正制为选官之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察举孝廉、秀才,须经朝廷考试。孝廉试经;秀才试策。有时地方也考试孝廉、秀才,但不作为定制。主要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也叫九品官人法。
六、魏晋时期太医令著作?
魏晋时期任太医令的医学家王叔和整理传播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并著述了《脉经》。
《脉经》脉学著作,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3世纪,10卷。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录《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扁鹊、华佗等有关脉学之论说,阐析脉理、脉法,结合临床实际,详辨脉象及其主病。《脉经》系我国现存较早的脉学专书,首次系统归纳了24种脉象,对其性状作出具体描述,初步肯定了有关三部脉的定位诊断,为后世脉学发展奠定基础,并有指导临床实践之意义。同时《脉经》还保存了大量古代中医文献资料。
王叔和(公元210年—公元280年)名熙,以字行,高平(今属山东)人。古代医家名。晋代医学家、医书编纂家。
七、穿越到魏晋时期作文?
千面风华 林家成的作品,很好看 文案;她穿越而来,一来便发现自己被绑在燕国军神慕容恪的床上。
她有四张脸,晋国第一公子谢安爱上其中三个。这是荒唐乱世,她是乱世魅女,世人为了记念她,创下了一个流传千古的词:风华绝代!八、魏晋时期男子服装等级?
魏晋时期的衣衫最具特色的有三种,一是大袖衫,王公名士,黎民百姓皆可穿;
二是裤褶,主要在军队中盛行;
三是宽袍,多是王公名士穿着。
九、魏晋时期有多少寺庙?
魏晋南北朝时期,全国有3万多座寺院,佛教僧人和尼姑总数在300万人以上,仅仅是在南朝就有2846座寺院,光南朝都城建康就有700多座,杜牧之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是那个时期的写照。
十、魏晋时期的著名曲?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一批向往超世隐逸思想的文人琴家,如魏晋时期的阮籍、嵇康、左思,南北朝时代的戴喁、宗炳、柳恽和柳谐。其他著名琴家有魏晋的蔡琰(文姬)、阮咸、刘琨。著名琴曲有《广陵散》、《酒狂》、《梅花三弄》、《乌夜啼》及现存最早的文字谱《碣石调幽兰》(南朝梁丘明所传)。
重要琴论专著有嵇康的《琴赋》、谢庄的《琴论》、曲瞻的《琴声律图》、陈仲儒的《琴用指法》。